Search

從朋友「不在其職不謀其政,能少批評少抱怨」的良性建言,讓我感到真是每個人看法不一。
為什麼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從朋友「不在其職不謀其政,能少批評少抱怨」的良性建言,讓我感到真是每個人看法不一。
為什麼要批評與抱怨?
從地方到中央的人民選出的代議士﹝民意代表﹞如果不能落實監督行政部門,真實反應民意的最大公約數,為何人民不能發聲批評?
盱橫台灣代議士政治,大家真覺得真能夠真實代表民意嗎?
代議士失職、失能後,能夠監督的最後一道防線就是「第四權」,第四權廣義來講指只的就是電視、報紙、刊物等有聲、無聲媒體。時至今日,網路資訊發達的帶動,臉書等互動工具,也漸漸扮演重要角色。
⋯⋯ 諷刺的是,台灣行政監督最後一道防線「第四權」幾乎也被攏斷了,於是正義之聲變成弱勢,也因此最終級的最後一道防線叫「公投」這種東西,遲遲無法順利運作。
為何一定要在其位才能謀其政?
為何不能批評?
從立法院所謂的的「黨團運作」、以及常聽到國民黨的「甲級動員」,到底是要反映民意還是黨意?至,今中央級民代我仍偏向支持綠,是因民進黨讓我還算是較貼近基層民意之政黨;相對之下國民黨讓我感覺像是「貴族黨」、中國黨」。
最令我最不以為然的是台灣人的奴性,民議代表選前拜託再拜託,講的口沫橫飛,要如何如何的「服務」選民,結果被選上的,我聽到人民頭家竟稱「議員伯仔」的稱呼,令人啼笑皆非,真是角色混淆、錯亂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桃園市議員
View all posts